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院士 » 专家介绍

沈岳瑞(1915--2002 )

发布日期:2020-12-21

沈 岳 瑞
(1915--2002 )

20080603165458480985.jpg  沈岳瑞,船舶动力专家。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先河,谱写了大功率高速柴油机在我国自行设计的历史。晚年,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斯特林发动机(热气机)实验室。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动力研究事业、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岳瑞,又名沈明同。笔名孟同。1915年9月生于浙江省镇海县。童年,就读于柴桥小学。小学毕业,时值北伐战争,沈岳瑞通过其叔父沈际云(第一代中国人船长、招商局第一个中国人总船长)进入招商局自办的上海招商公学。1930年转入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轮机科,1935年毕业,任招商局轮机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封锁我国海岸,招商局解散,沈岳瑞辗转到达重庆,考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与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联办的高级机械班,攻读航空发动机。1938年毕业,留任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助教。期间,他参加当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开展科学运动的群众组织"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在潘菽、梁希、金善宝的领导下参加中央大学理论研讨小组,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942年沈岳瑞撰写学习论文,以《论科学人员所应有的态度》为题,用"孟同"作笔名,登载于中共中央在重庆的机关刊物《群众》杂志上。
  1943年,沈岳瑞离开中央大学,出任重庆中国内河航运公司主任工程师,开始致力于我国船舶动力研究事业。由他主持设计和制造了12艘内河煤气机机动船,开辟了重庆至南
充的航线。该航线洪水期一度航行至广元,主要为前苏联承运战略物资--钨砂。当时沈岳瑞亲自考察了嘉陵江的航运条件,为顺利通航奠定了基础。
  1944年,沈岳瑞考取了公费留英。翌年,在英国杜伦大学(University Of Durham)王家学院造船机械系深造,从事热传导学习研究。1948年获杜伦大学应用科学硕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一颗爱国之心驱使着他,回到阔别三年的故土,立志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
  回国后,沈岳瑞出任上海招商局船务处正工程师,负责美制登陆艇的修理工作。南京国民政府撤离之前,沈岳瑞受当时中共地下党员朱谷人的影响,积极参加上海招商局的护船、护厂工作。1949年5月,为了保住设备精良的登陆艇修理船不被国民党拖走,在上海船厂工人的配合下,他利用职务之便,对招商局上层人士开展工作,以需先行进坞检修才能去台为名,最终保留下这艘修理船。
  上海解放后,为了支前运输,市军管会华东地区船舶建造委员会决定建造一批内河船舶,组建了船舶建造处。辛一心任处长,沈岳瑞任副处长兼工程科科长。在上海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仅一年多的时间就组织和动员了当时留在上海的造船和造机工业力量,建造了多种型号的拖轮、机帆船和驳船,共14400吨,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
  在华东造船的任务完成之后,沈岳瑞被调任上海船舶修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53年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成立船舶产品设计处,沈岳瑞任副处长(1955年更名为第二产品设计室,沈岳瑞任副主任)。1954年由他领导并参加研制的我国首台船用中速柴油机6187C型在上海求新造船厂试制成功,为我国自行研制船用柴油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1955年,沈岳瑞参与了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沿海小港客货轮"民主10号"的设计(排水量2600吨),该轮建成后处长辛一心与沈岳瑞均获一机部产品设计特等奖。次年,沈岳瑞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1957年,沈岳瑞被调船舶产品设计院四室任主任,负责船舶动力与设备的研制;担负船舶工业标准化、系列化的制订工作。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促成船舶工业局第一次船舶工业标准化会议在上海召开,为建立我国船舶工业标准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1958年沈岳瑞组织领导了我国沿海5000吨货轮的动力系统的设计和研制工作,试制成功船用水管锅炉和1767千瓦船用单流式蒸气机,装备了"和平25号"货轮。这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最大的海轮。
  在此期间,为提高我国船舶动力的研制水平,沈岳瑞还组织了柴油机科技人员配合自苏联引进的多种舰用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的仿制和技术服务,在仿制工作中提高了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
  50年代末,除军用舰艇有苏联转让制造的型号外,民用大型船舶所急需的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在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环境下,引进西方国家的技术困难极大。船舶工业管
理局领导决定,自行研制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并由第四产品设计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沪东造船厂和上海船厂组成联合设计组,着手研制用于沿海3000吨货轮主机6ESDZ43/82型增压直流扫气低速船用柴油机,1959年试制成功并装船。沈岳瑞以其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其中作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促成了该机的面世。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先河。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为其配套的主机7ESDZ75/16OA船用低速柴油机,1958年在沈岳瑞和孙全柱的领导组织下在沪东造船厂投入研制。在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之后,该机于1965年6月通过鉴定,用作"东风号"主机。
  1961年,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成立,沈岳瑞出任第七研究院703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63年4月调任第七研究院711研究所副所长兼任总工程师,直到1988年退休离职。
  在711研究所工作期间,沈岳瑞作为该所技术总负责人和行政副所长,为研究所的科技发展和船舶动力试验基地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曾一度到四川"三线"工地工作;其后,为了大功率高速柴油机K48E的研制,而返回上海。
  大功率高速柴油机,属高新技术,在我国从未有过自行研制的历史。舰船用机技术要求很高,在发动机类型中其复杂程度与航空发动机相似,国外均属保密技术,必须自力更生进行大量基础研究,才能成功。沈岳瑞根据其早年从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实践,认为不能用当时流行的边设计、边试制的方法去研制。在他的倡议下主管部门为711研究所配备了基础研究设施和试制工厂。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量资金投资于"三线"建点上,关于K48E的研制,上海方面只能因陋就简,克服重重困难,建立必要的设施,配置急需的设备。在研制的关键阶段,沈岳瑞不顾"文化大革命"中的混乱,同工人一起食宿于试制工厂,随时解决研制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77年把三台K48E主机安装在海军3110号导弹快艇上(航速达44.5节),历经多次试航,获得满意结果。同年,沈岳瑞被授予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5年该机通过技术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K48E大功率高速柴油机,虽因海军造舰计划变更而未成批生产,但整个研制过程表明我国自行研制这种高性能大功率柴油机是有能力的。研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可为今后自行研制同类机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711研究所任职期间,沈岳瑞还创立我国第一个斯特林发动机(热气机)实验室。1982年参加在伦敦国际斯特林发动机学术会议后,与国际同行共同发起定期的国际斯特林发动机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    1984年在上海召开第二届会议,作为东道主,他主持了会议。此后相继在罗马、东京、南斯拉夫、荷兰举行会议。1984年底,在旧金山IECEC(美国主办的能源会议)会议上,他会同朱炜青、徐礼云等联名发表《斯特林发动机用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农村电气化》的论文,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赞同。在以后的会议中成为斯特林应用前景的讨论热点之一。
  热气机可广泛用于机车、运输车辆、船舶潜艇及航天等领域;利用分散的生物质能,通过小规模分散发电的方式,可缓解广大农村电力之不足。为此,他呼吁国家应重视热气机的研究和开发。1986年沈岳瑞与国内同行共同发起成立了热气机研究会,现已有十多个单位,百余人从事热气机的研究,推动了我国热气机事业的发展。
  沈岳瑞是上海国际海事技术会议的发起人之一。自1981年起,两年一届的国际海事会议在中国举行,沈岳瑞先后四届担任海事盛会的中方主席,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交往作出了贡献。
  沈岳瑞是全国人大三、五届人民代表,上海市人大三、四、八届人民代表。由于这个经历,使得他在职时考虑问题不仅限于"总工"的事,还要留意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如农村能源、长江口的整治、华东能源的综合开发等等。退休之后,使他丢弃不下,忘怀不了的就是这些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的未竞心愿。
  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事业数十载的老科技工作者,凭借他在青年时期多年的航海经历而熟悉我国海港和航道情况,深感上海港因长江口拦门沙浅滩阻遏而不能行驶大型海轮,严重影响了上海的发展和长江流域的开发。在八十年代中期,他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华东区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管新能源学科委员会的工作。对华东潮汐能作过调查研究,认为可以利用潮汐能开辟上海通海深水航道。1989年在上海市科协提出利用长江口北支作为上海深水港区的建议,得到上海市科委的支持。]990年市科委给上海科学院下达《上海深水航道北支方案初步可行性论证》的软科学研究课题。沈岳瑞应邀参与了这项研究。在退休后的两年中,他孜孜不倦查阅了大量河口泥沙运动的研究文献,比较、分析了历年来长江口海图的演变过程。认为北支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港,只要采用投资不大的堵沙措施,就能利用自然力形成深水海港。这一研究成果通过上海市科委专家评审,认为可以作为长江口治理比较方案之一,提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我国具有独特的风水互补的气象条件,大规模开发华东丰富的风能,可使江河枯水期缺少的水能,用风能弥补。在风力能间歇期,可用水电站撇水蓄能补足。据此,沈岳瑞对华东地区新能源开发提出风水联网的建议。这一系统将使水能的备用装机容量充分利用,从而构成强大的常规能源。这一建议在华东区域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发表。
  沈岳瑞是与中国内燃机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历任该学会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退休之后被选为两学会的荣誉理事。
  船舶动力专家沈岳瑞,素以勤奋、严谨和无私奉献而著称。他作为博士生导师,为船舶动力研究事业培养了一代新人。身教重于言教。他的研究生,科技界的后起之秀金东寒谈到他的导师时说:"沈总已到了古稀之年,但他的学术思想依然异常活跃,科学的追求依然执着,他以令人敬佩的勤奋和忘我的献身精神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了榜样"。
  1992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71周年之际,711研究所党委授予沈岳瑞"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简 历

1915年9月13日 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柴桥镇。
1930年 毕业于上海市招商公学。
1935年 毕业于上海市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轮机科。
1935-1937年 任上海国营招商局轮机员。
1937-1938年 就读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高级机械班。
1938-1942年 任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助教。
1942-1944年 任中国内河航运公司主任工程师。
1944-1945年 任重庆大明实业公司副总轮机长。
1945-1948年 在英国杜伦大学王家学院船舶机械系研究热传导学,获应用科学硕士学位。
1948-1949年 任上海国营招商局船务处正工程师。
1949-1950年 任上海军管会华东地区船舶建造委员会船舶建造处副处长。
1950-1953年 任上海船舶修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3-1961年 任一机部船舶工业局第二船舶产品设计室副主任;船舶产品设计院四室主任兼院副总工程师。
1961-1963年 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703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63-1988年 任第七研究院第711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88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 孟 同.论科学人员应有的态度.重庆:群众1942.
2 沈岳瑞.漫谈工业管理.上海:中国造船. 第2期. 1950.
3 沈岳瑞.船舶产品的标准化与自动化.上海:中国造船,第23期,1955.
4 孟 同.怎样提高产品设计的质量.上海:中国造船.第42期,1959.
5 沈岳瑞.近年来船用柴油机发展趋势综合论述.上海:内燃机,18期,1975.
6 沈岳瑞.科研费用不是社会消费基金.北京:全国科学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世界科学出版社,1980 .(本文由财政部,财政研究与光明日报转载).
7 沈岳瑞.工科博士应重视在职培养.上海:上海科学学研究所首届年会论文集.1983.
8 沈岳瑞.对于体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看法,上海:科学学研究所,科学学研究文选.1984.
9 沈岳瑞.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上海:内燃机工程.1984.(本文由日本,内燃机关,VOI21,NO271 全文 翻译刊载).
10 沈岳瑞等. Development Of Stirling Technology in China & its Prospective Role in Solving the Energy Problem in Developing Rural Areas(中国斯特林技术的开发和解决发展
中国家农村能源问题的前景).美国IECEC能源学术会议论文集,849015,1984.
11 沈岳瑞等.热气机将根本改变我国农村能源的面貌.北京:中国能源会.能源政策通讯.1984.
12 沈岳瑞.加紧研究热气机实现农村电气化.上海:科学学研究论文集.1985。
13 沈岳瑞.Stirling Engine for Rural Electrification(斯特林发动机用于农村电气化).南斯拉夫可再生 能源研讨会,杜布洛夫尼克,1985.
14 沈岳瑞等.中国轮机工程四十年.上海:40周年论文集,船舶工程.1986.
15 沈岳瑞.Stirling Engine for Rural Electrification…Further Discussion(斯特林发动机用于农村电气 化…进一步讨论)东京第四届斯特林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88.
16 沈岳瑞.燃煤船舶的展望.上海:船舶工程,1989.
17 沈岳瑞.Prospects Of International Modalism Reform in China(中国国际多式联运改革的前景),国际 海事会议,上海,1989.
18 沈岳瑞等.江口通海深水航道北支方案初步可行性论证研究报告.上海;上海市科委重大决策咨询项目, 1991.
19 沈岳瑞.整治北支是治理长江口最好的起步.北京:海洋与海岸开发,海洋出版社,1992.
20 沈岳瑞等.风水联网是华东地区强大的常规能源.上海:中国能源会华东区域委员会成立10周年论文集, 1992.



Baidu
map